IMG_0506

在談這回的主題前
先來小插曲一下E-P1的攜帶性
有人會認為E-P1不夠小,比不過DC
但別忘了,這次新推出的G11可是比E-P1還略大一點
很多人總是在找尋俗稱pocketable,也就是可以放進口袋的相機
首先要了解的是 究竟指的是褲子的口袋 還是衣服的口袋
如果是褲子的口袋
那麼到目前為止 就算是最輕薄的Sony T系列
我也不敢放進口袋裡,就深怕一個動作的不小心,折損了寶貴的相機
那麼 如果是上衣胸前的口袋 也或許只有Sony T系列可以滿足
其他機種的厚度不夠輕薄 放在胸前就會有種鼓鼓的感覺
當然 以上是我個人習慣問題,不適用於所有人
既然如此 E-P1這種尷尬的體積要甚麼好處?
有的 好處在於 不用多背的一個攝影包出門


前兩天有個實例 臨時要跟朋友去看棒球 因為想要多運動所以選擇騎腳踏車
出門的習慣就是手機錢包,通通放到一個小斜肩包裡
那麼,相機?
原本想帶450D出門,但體積太大,放不進斜肩包,變成如果要帶450D,就一定多背一個攝影包,且攝影包的體積大上斜肩包不少,對悠閒騎腳踏車不太有利
換帶E-P1,可以輕易將相機和錢包 手機一同放進小斜肩包裡 IMG_0506

我想,這就是體積縮小,所帶來的好處
此外 有人覺得E-P1 重達三百多克 沒有小DC輕
但就我個人習慣而言 當重量減低到一個程度之後 也需要適當的重量來維持相機的穩定度
以前曾經去Sony Style是玩過T系列
重量很輕,但過輕的結果 就是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會有點浮浮的,不夠穩定
也許是我還沒適應的關係
簡單的插曲到此為止


接下來進入正題
當初會定調樂趣
在於我從E-P1身上 找到不同於過去拍照的體驗
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在於那豐富的Art filter和不同比例的拍攝模式
六種Art filter,搭配四種不同比例 就有24種不一樣的拍照方式
每一種都值得去細細推敲,揣摩
先來介紹E-P1所提供的比例 分別有 最基本的4:3
P8120251


P8130372


電影風格比例的16:9
P8110112


P8120269

正方形的6:6
P8110105

 

P8120256

還有也是很普通的3:2


自從E30/E620之後 Olympus所研發的Art filter就一直有不錯的吸引力
或許這些風格 都可以藉由在電腦上後製所完成
但Olympus內建在相機裡 無形中替使用者節省了相當多的時間

 

1.濃化色調效果
IMG_0511

將整體飽和度提高 對於拍風景,景物時 有相當好的效果 P8120260

 

P8120264

 

P8120261

 

2.柔焦效果
IMG_0510

 

我想這應該是許多女性朋友的最愛 增加亮度 並使整體畫面模糊 來達到朦朧美的效果 P8130402-2

但這功能除了拿來拍人像 偶爾試試拍景物 也能產生不同的氛圍 P8230260

3.淡化及加光色調效果
IMG_0512

這個風格和第二個柔焦不同的點在於
他沒有把畫面柔化的成分 所以整體上畫面還是清晰的
並把飽和度和對比降低 個人是覺得拿來拍日式輕風格很方便 P8120256

 

P8110104

 

P8110116

 

P8130400

 

4.柔光效果
IMG_0513

 

這一個風格有別於柔焦的模糊 也沒有淡化色調時,所降低的對比和飽和度
小弟是覺得拿來拍日式風格也很棒

P8130434

5.懷舊粗粒子效果
IMG_0514

這效果相當實用 相對比拉高 並增添顆粒在畫面裡 營造出另一種不同的感覺
也是目前我唯一敢用在ISO 6400上的拍攝模式
P8220179

 

P8230258-2

 

P8110114

ISO 6400
P8240270

 

P8230255

6.針孔相機效果
IMG_0515

 

或許是為了最近興起的數位Lomo風 才有針孔效果的出現
四周暗角 中間畫面的飽和度上升
雖然不是真正的Lomo 但有達到仿效的效果
拍攝過程總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成像 P8220228-2

 

P8130386

 

P8110227

 

P8220201


拿到E-P1的這幾天 我始終在相機上很忙碌 P8230248

不斷的轉換更種不同的比例和風格效果

P8230243


左邊的功能轉盤我常轉過來,又轉過去




深怕一個不小心 就把功能轉盤給轉壞了

P8230240

但E-P1卻完全讓我體會到

P8220196-2

有別遇過去的攝影樂趣

P8230254

不僅豐富了自己的創造力

P8120268

更讓我在攝影的旅途中 淺嚐甜甜的喜悅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du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